網紅 Seeding 的本質

企業存在的目的就是獲利。而獲利來自於將 原材料組合成具有功能性的產品或服務,並賦予其高於成本的價值, 透過銷售來實現。 研究員與開發者負責打造理想的產品, 而行銷(marketing) 的角色則是向市場傳達「這個產品的存在」, 提供直接的使用體驗或間接的品牌體驗, 並在消費者心中留下有吸引力的印象,以引導購買或再次購買。 在這過程中,利用具有影響力者的聲音,就是 網紅 Seeding

Seeding 字面意思就是「播種」。 將產品(種子)寄給網紅,期待他們自發性地創作內容, 讓自然的病毒擴散效果「成長」。

傳統行銷通常以 B2B(企業對企業)與 B2C(企業對消費者)解釋市場結構, 但網紅合作並不屬於直接向個人推銷的舊式模式, 也不是面向企業的模式,而是現代行銷中非常獨特的一個領域。

TikTok 網紅 Seeding 工作

在 Seeding 工作中,我認為有兩個重點:

有償合作因為有金錢報酬,所以接受率較高。 但無償合作就算能拿到免費產品, 製作影片本身仍然是額外的工作量, 也會影響創作者的形象, 因此接受難度比想像中高很多。

個人的困難

做這份工作已經一年半了。 我會先透過 Google 搜尋關鍵字,大量蒐集網紅頁面鏈結, 接著用我自己寫的程式排除與過往合作者的重複, 然後逐一點開每個鏈結、手動判斷內容品質。
用這種方式,我大約 4 小時能整理 50 人,如果效率很好,最多可達 80 人。 之後發送 DM,通常會有 1~2 人、最多 3~4 人給出正面回覆。 說白了,我每天都在做一種會讓人覺得「唉…又是廣告訊息」的工作。 但沒辦法——行銷本來就是這樣。
從這流程來看,確實有一些部分似乎能自動化。但現實並不容易。 

可以完全自動化的部分

首先,蒐集網紅頁面的鏈結在技術上可以自動化, 而且不會對 TikTok 伺服器造成額外負擔。 在 Google 搜尋相關關鍵字時加上 site:tiktok.com, 在「短影片」分類中展開所有結果, 再利用 Chrome 擴充工具 Link Grabber, 就能一次取得畫面上所有的鏈結。
這個過程只是擷取瀏覽器中已載入的 HTML 鏈結, 不會產生額外流量。 換句話說,不會增加 TikTok 伺服器負擔。 本質上只是重新整理 Google 已經爬取並呈現的資訊。
後續將蒐集到的鏈結(https://www.tiktok.com/@user/videos/...) 清洗、排重,也能用簡單的 Python 腳本合法、安全地自動化。

問題在於讀取網紅的個人資料(=產生流量)

但行銷人員真正需要的並不是「鏈結」本身, 而是點進鏈結後載入的「實際資料」—— 例如粉絲數、近期影片數量、內容風格、觀看/按讚趨勢、聯繫方式等。
為了查看這些資訊,最終必須連到 TikTok 的伺服器, 而這會產生請求流量。 TikTok 會偵測異常行為(請求過快、短時間大量重複請求), 並進行暫時限制封鎖存取, 以阻止自動化。 因此,完全自動化幾乎不可能, 而只要提高速度就會立刻被限制。 (甚至同時開多個鏈結,都有可能立刻被節流。) 
所以很難把所有流程全部自動化, 同時也會產生「技術上允許到什麼程度?」的疑問。

我很喜歡這份工作,也希望能更有效率地完成, 但技術上的限制非常明顯,有時確實會令人沮喪。 下一篇文章中,我會探討這個問題是否能從根本解決 (行銷真的只能是重複性的勞動嗎?) 以及現有的網紅分析工具 是如何收集到如此龐大的資料量的。